民間風俗-龍抬頭
  舊曆二月初二日為龍抬頭。此說早見於明人劉侗的《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熏床炕,曰,熏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   

  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古代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俗雲“龍不抬頭天不雨”,龍抬頭意味著雲興雨作,而天地交泰雲興雨作是萬物生育的條件。二月春回大地,正是農事之始,人們祈望豐收。同時,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蠢動,疫癘叢生之時,人們祈望龍出鎮住毒蟲。故此有著龍抬頭的說法和活動。 

  1.“引龍熏蟲”   

  二月二,龍抬頭這天有“引龍熏蟲”之說。古代把生物分成毛蟲(披毛獸)、羽蟲(鳥類)、介蟲(有甲殼之類)、鱗蟲(有鱗之魚類和有翅之昆蟲)和保蟲(人類)等五大類。龍是鱗蟲之精,龍出則百蟲伏藏。清《帝京歲時紀勝》雲:“鄉民用灰自門外婉蜒布入宅廚,旋  當年老北京人有“二月二,照房梁,蠍子、娛蚣沒處藏”的說法。人們將過年時祭祀用剩下的蠟燭,點著後,照射房案及牆壁以驅逐蠍子、蜈蚣等毒蟲。這時,將要復蘇的蟲子被亮光晃照和油煙子熏射後,自動掉下來,即可驅滅。    

  人們祈望“龍威大發”及時興雲作雨,保障豐收,也祈望龍出而使百蟲蜇伏,人類免於病疫。所以二月二這天就儘量用龍來稱呼食物和各種活動。例如:吃餅謂之吃“龍皮”;吃水餃謂之吃“龍耳”;吃麵條謂之吃“龍鬚”;吃米飯謂之吃“龍子”;甚至蒸餅時,還要在餅上做出龍鱗來,謂之“龍鱗餅”。就連兒童在這天剃頭理髮也謂之“剃龍頭”。婦女們在這天不做針線活計,說避免傷了龍眼睛。 

  2.接姑奶奶    

  老北京人習慣把已出嫁的女兒稱為“姑奶奶”。正月過年期間“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六到娘家拜了年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尤其是新婚,正月不得叫男人守空房。但是到了二月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即“姑奶奶”)“歸甯”,住個十天二十天的。俗雲:“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因為接不來,其中必有緣故,娘家長輩人必要親往婆家問詢。   “姑奶奶”被接回來後,一般多以薄餅。(亦稱“春餅”)進行招待。   

  薄餅,這是北京民間特有的食品。是一種用白麵烙成的雙層荷葉餅,可以揭開,塗上香油調過的甜麵醬,卷上“盒子菜”,(醬肘子、小肚、香腸等熟肉菜)、熏雞絲和各種春令鮮菜。很有節日意味。
 
 
東方印象(eastimpression.com),中國元素產品購物網,專為鍾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士精心打造,以中國元素產品為承載,或自我樂享,或禮尚往來,盡顯獨特的東方人文氣韻。最美印象,就在東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