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神是誰?
  每逢除夕,張貼年畫,也是我國古來的民俗之一。年畫來源於貼門神。據東漢蔡邕所著《獨斷》記載,我國最早的年畫題材是門神,畫的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神茶、鬱壘。還有的畫古勇士成慶的像於殿門,畫虎於門。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說:“正月一日暮途窮,繪二神帖戶左右,左神茶,右鬱壘,俗謂之門神。”古代的地理著作《山海經》也有大致相同的記載。 

  到了唐代,又有了以秦叔寶即秦瓊、尉遲恭即敬德和鍾馗形象作為門神的年畫,大都畫在桃木板上,掛於門牆,用意是消災納神,鎮妖避禍。明吳承恩在《西遊記》裡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唐太宗生了病,夜以繼日做夢聽見鬼叫,無法安寢。第二天告訴群臣後,大將秦叔寶和尉遲恭就全副披掛,仗劍執鐧,在宮門把守了一通宵。這一夜,唐太宗睡得很好,沒有夢見鬼。唐太宗為了以後睡覺都能安寧,但又不忍心叫兩位老將夜夜守在宮門侍立,就命畫師畫了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人的像,懸掛在宮門兩邊,久而久之,上行下效,兩人就成了門神。 

  到了宋代,隨著木板雕刻技術的發展,逐步演化成了木板年畫,並分為著色套色兩種,現存最早的木刻年畫是宋版的《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畫著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習稱《四美圖》。明末清初,出現了三大民間木刻年畫,天津的楊柳青、蘇州的桃花塢和山東省東濰縣的年畫,均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在我國版畫史上享有重要地位,曾先後傳入日本和英、德等國。始于南宋的福建年畫,暢銷南洋,深受歡迎.傳統的年畫多為木刻浮水印,線條單純,色彩鮮明,畫面熱鬧,題材多以五穀豐登、春牛、嬰兒、風景、花鳥等為內容,後來,上海鄭曼陀把月曆和年畫合二而一,製成月曆牌年畫和掛曆年畫,至今風靡全國。
 
 
東方印象(eastimpression.com),中國元素產品購物網,專為鍾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士精心打造,以中國元素產品為承載,或自我樂享,或禮尚往來,盡顯獨特的東方人文氣韻。最美印象,就在東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