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探中國的重大祭祀儀式與祭祀酒
  祭祀文化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的文脈之一,而自從遠古以來,酒就是祭祀時的必備用品之一,酒祭是中國傳統祭祀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禮儀。在古代,統治者認為:“國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活動中,酒作為美好的東西,首先要奉獻給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反映周王朝及戰國時代制度的《周禮》中,對祭祀用酒有明確的規定。如祭祀時,用“五齊”、“三酒”共八種酒。  


  祭祀黃帝 

  《史記》載:"黃帝崩,葬橋山"。作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軒轅皇帝,其位於陝西省黃陵縣橋山之畔的陵寢,自古就為人們所祭掃、拜謁。 

  第一次祭祀黃帝的明確記載在《史記?封禪書》中。其中記載西元前442年,秦靈公"作吳陽上時,祭黃帝"。此後,漢唐明清等各代均有祭黃帝的記載,尤以明清兩代最為連續和密集。 

  近代以來,祭祀活動越發頻繁。人們認識到,黃帝不僅僅是具有廣泛號召力的部落首領,也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而是具有豐富內蘊的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徵和代表。這一認識上的深化,在近代以來的黃帝祭祀中表現得十分突出。 

  1937年清明節,國共兩黨派代表前往黃陵共祭黃帝。中國共產黨方面,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和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派代表林祖涵,以鮮花時果之儀致祭黃帝陵。祭文由毛主席所撰寫,文中歷數了軒轅黃帝的豐功偉績,之後筆鋒一轉,指出面對日寇入侵,全體同胞只有結成最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一致對外,團結禦敵,才能取得抗戰的勝利。當時國民黨方面則特派張繼、顧祝同前往致祭。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政府、陝西省及社會各界也多次舉辦了祭祀黃帝的活動。而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被中斷過一段時期的祭陵活動重新恢復,祭典也越來越受到海內外炎黃子孫的關注。如今,黃陵每年都要接待數十萬名前來謁陵祭祖的華夏兒女。 


  班禪祭天

  藏族同胞的傳統,在每年的四月初四都要舉行隆重而盛大的祭祀活動,以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的生日。這天,他們在山上堆放許多新鮮柏枝,然後由活佛親手澆上酒並點燃柏枝,形成熊熊火焰, 濃濃煙霧,使祭祀活動在煙霧繚繞和特殊香味的氣氛中進行,顯得格外神秘而又莊重。 

  1986年,十世班禪大師親自主持了盛大的祭祀慶典儀式,五糧液被選為用來祭天的神聖之酒。 用中國傳統名酒祭祀心中最神聖的神靈,這充分體現了藏漢兩族人民的團結和友誼,充分表達了對釋迦牟尼的虔誠和尊敬,而五糧液獨有的迷人濃香與柏枝共同燃燒產生的香味特別適合烘托焚香沐浴、超凡脫俗的氣氛。 


    祭祀炎帝

  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同為中華始祖。相傳,神農炎帝,教民耕稼,始創文明,制耒耜五穀生華,嘗百草萬世留芳。自古以來,炎帝被公認為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炎帝神農氏時代所形成的炎帝文化已成為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產。 

  炎帝之祀,源遠流長。《史記?封禪書》雲,秦靈公三年(-423),在吳陽“作下畤,祭炎帝”。這是祭祀炎帝最早的記載,但不是最早的祭祀。對炎帝的祭祀,始于黃帝。《路史?後記》雲,黃帝“崇炎帝之祀于陳”。《軒轅黃帝傳》亦雲:黃帝“作下畤,以祭炎帝。” 

  民國期間,縣府有春秋時祭或應縣民之請,舉行禳災祈福之祭。湖南省政府於1940年10月祭陵一次。此後,由於多種原因,中斷40餘年。1986年,炎帝陵修復。199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複舉行公祭炎帝陵活動以來,每年前來此地尋根謁祖,觀光旅遊的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炎帝陵已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心中的聖地。現已形成重陽節由省、市主典公祭,清明節由縣主典民祭的祭典格局。

    據史料記載,對伏羲的祭祀始于秦早期。西漢初年,繼承秦之郊祭制度。東漢沿用此制。唐玄宗開元年間,在京師長安專建三皇廟,天寶六年確立三皇祭祀典範。北宋太平興國初年,於天水卦臺山創建伏羲廟,始立廟祀。金章宗明昌年間,卦臺山祭祀伏羲始成規格,歷年祭祀,並三年一大祭。元元貞年間,元成宗詔命全國通祀三皇,當時卦臺山伏羲廟主祭伏羲,配祀炎帝神農和軒轅黃帝,每年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用太牢祭祀,並申明禮部,由官府出資,由官員主祭。明初,沿襲元制,卦臺山被列為伏羲的陵墓,民間祭祀尚存。明成化十九年在秦州創建伏羲廟,正德五年,卦臺山和秦州伏羲廟恢復春秋官祭,祭祀中心由卦臺山移至秦州,卦臺山逐漸變為民祭場所。嘉靖二年,秦州伏羲廟祭祀活動逐漸正規化、制度化,禮部還專門為祭祀制定程式化祭文,祭祀費用列為州署財政預算,制禮作樂,同時制定祭祀程式,祭祀進入極盛期,秦州伏羲廟成為全國性的規格最高的伏羲祭祀中心。 

  到清代以後,對伏羲的祭祀沿襲明代祭祀程式,同時在京師阜成門內建歷代帝王廟,在正殿景德崇仁殿祭祀伏羲。清中期以後,祭祀逐漸轉為民祭。1988年,天水市政府恢復公祭伏羲大典,1989年後,天水伏羲祭祀活動發展為全國最大的公祭伏羲活動。2005年,祭祀規格升格為省祭。2006年5月,伏羲廟祭祀禮儀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祭孔大典 

  生於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是一個中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一個用滿腔熱忱和無窮魅力,為中國人情感模式和思辨方法的奠定起到關鍵作用的聖人,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生存和發展道路上永遠的偉大參照。 

  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一直是歷代王朝統治的思想支柱,而且對廣大的平民百姓也產生了既深且廣的影響。因此,孔子的地位越來越高,成了至高無上的聖人,受到盛大而又隆重的祭祀。為了緬懷文化巨人、紀念人類的導師孔子,世界各地建有孔廟2000座,其中曲阜孔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也最具正宗意義。祭孔,是尊崇與懷念孔子而主要在孔廟舉行的隆重祀典,兩千多年來從未間斷,成為世界祭祀史上一個奇跡。 

  已連續舉行多年的曲阜祭孔大典在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傳播孔子思想、塑造曲阜城市品牌、推動旅遊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來中央提出了“以德治國”方略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價值再次引起廣泛關注。 


    納西族祭天---納西日碩酒 

  祭天是麗江、中甸等地納西族最古老的傳統習俗,自稱“納西美布諾”(意為“納西人是祭天的子民”)的納西族,將祭天視為民族標誌,它是一年中最為隆重的祭祀和喜慶活動,祭天也由此成為東巴教中民俗性大道場和最隆重的慶典之一。祭天有春節期間舉行的春祭和農曆七月中旬舉行的秋祭,但以春祭最為隆重,稱為“大祭天”。秋祭在七月,稱小祭天祭天的群體由一個村寨的同性宗親組成,大的有幾十戶,小的只有十來戶。每個祭天群都有自己固定的祭天場,一般在村邊地勢較高、樹木茂密之處。在祭壇左右各載一棵黃栗樹,代表天父天母;中間一棵柏樹代表天舅;前排兩棵小栗樹,這是納西族始祖崇妨利恩、襯紅褒白夫婦的代表。主祭品為豬、雞、大米、酒、香柱等物。由東巴祭司誦念東巴經《崇搬圖》(人類遷徙記),緬懷祖先,歌頌英雄,讚美創造,用來傳遞歷史淵源,加強民族團結,祈求風調雨順,天下太平。
 
 
東方印象(eastimpression.com),中國元素產品購物網,專為鍾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士精心打造,以中國元素產品為承載,或自我樂享,或禮尚往來,盡顯獨特的東方人文氣韻。最美印象,就在東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