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儒家集大成之程朱理學
      宋明理學,簡稱理學,通常被稱為宋明兩代的儒學。雖然是儒學,但同時借鑒了道教和佛家的思想。 

    北宋嘉祐治平年間(1056年—1067年),儒學發展形成了王安石荊公學派、司馬光溫公學派、蘇軾的蜀學、二程(程顥、程頤)兄弟的洛學(含張載的關學)為代表的理學四大派。後來洛學由朱熹發揚光大,成為居正統之位的程朱理學。 

    發展歷史

    南北朝期間,道、儒成形,道家講玄理,佛家講空理。宋明理學雖以儒學內容為主,同時也借鑒了佛學和道教思想,講的則是“性理之學”。宋明儒者的學術,大致可以分為“北宋”、“南宋”,和“明代”三個階段。他們擺脫了唐代以來“疏不破注”的教條,慢慢培養了對經書懷疑的態度,從疑經走上了改經的道路。 

    宋朝

    北宋諸儒以周敦頤、張橫渠、程顥、程頤為大宗,上承儒家經典,講仁與心性,又講格物窮理。熙寧三年以後,王安石變法引發黨爭,二程分別退居洛陽,理學在此後七年或十年達到成熟。 

    宋朝南渡以後,儒學分為三派——程顥開胡五峰之“湖湘之學”,程頤開朱子之學,也就是程朱理學,代表者乃朱熹;陸九淵則直承孟子而開出心學一派。 

    南宋以後,只有朱陸二系傳續不絕。元明之際,朱學進居正統之位,為中國君主社會後期的官方思想。惠棟在評《毛詩注疏》時說:“宋儒之禍,甚于秦灰。” 

    明朝

    明朝中葉,王陽明承陸九淵而闡發心學,創立致良知之“陽明學”,集心學之大成。明末劉蕺山呼應胡五峰而盛言以心著性之義。明末王學亦走入末流,黃宗羲說:“明人講學,襲《語錄》糟粕,不以六經為根坻,束書而從事于游談。”王世貞說: “今之學者,偶有所窺,則欲盡廢先儒之說而駕其上。不學,則借一貫之言,以文甚陋;無行,則逃之性命之鄉,以使人不可詰問。” 

    清朝

    理學在清初以後走入空談,嚴重脫離實際,以學術為工具博取政治利益的手段。連康熙都說“今視漢宮內,務道學之名者甚多,考其究竟,言行皆背”“在人主前作一等語,退後又別作一等語”。他曾說:“李光地、湯斌、熊賜履,皆講道學之人,然而各不相合。” 

    現代

    現當代儒家信仰者亦多崇奉宋明理學,而其中又分為陸王心學派,程朱理學派。 

    主要學派
    宋明理學的主要學派,包括: 

    周敦頤的道學派(以“道”為核心概念) 
    邵雍的數學派(以“數”為核心概念) 
    張橫渠、羅欽順與王夫之的氣學派(以“氣”為核心概念) 
    二程與朱熹的理學派(以“理”為核心概念)--主條目:程朱理學 
    陸九淵與王陽明的心學派(以“心”為核心概念) 
    陳亮與葉適的事功學派(以“事功”為核心概念)等。 
    陸王心學于程朱理學日趨僵化之際,而盛於明代中後期。張橫渠、羅欽順與王夫之的氣學則於心學日趨式微之際,與事功學派合流而盛於清代。 

    評價
    顧炎武曾痛責明末以來的清談理學“劉石亂華,本於清談之流禍,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談,有甚於前代者。昔之清談老莊,今之清談孔孟”。 
    顏元:以為“秦火之後,漢儒掇拾遺文,遂誤為訓詁之學。晉人又誣為清談,漢唐又流為佛老,至宋而加甚矣。僕嘗有言,訓詁、清談、禪宗、鄉願,有一皆足以惑世誣民,而宋人兼之,烏得不晦聖道誤蒼生至此也!僕竊謂其禍甚于楊墨,烈于嬴秦。每一念及,輒為太息流涕,甚則痛哭!”又指責“宋元來儒者,卻習成婦女態,甚可羞。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即為上品也”。其門生王源對理學虛偽性的無情揭露更為露骨,他說“明季流賊之禍,皆陽明所釀也”。
 
 
東方印象(eastimpression.com),中國元素產品購物網,專為鍾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士精心打造,以中國元素產品為承載,或自我樂享,或禮尚往來,盡顯獨特的東方人文氣韻。最美印象,就在東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