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傳統文化中的趣味問題
 

    傳統文化的一些話題,可能有一些似是而非、似懂非懂,如:受了別人的欺騙為什麼叫做“上當”?“文房四寶”指哪四寶?文章荒謬不通暢常被批為“狗屁不通”……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都隱藏著有趣的內容:

    象棋是中國人自創的,國際象棋與中國象棋有關係嗎? 

    《楚辭?招魂》有句雲:“菎蔽(用於六簙棋的竹制籌碼)象棋,有六簙些。”這大概是“象棋”一語最早的記載;但這裡的象棋是指用象牙做的六簙棋棋子,與現在所說的象棋並不是一回事。 

    象棋的發明,可能是在南北朝。北周武帝宇文邕著有《象經》一書。他很得意自己的這部著作,因此招來百官,親自給他們講解,並命人作注。可惜這部書早已失傳。從時人和後人的記述中,我們可以約略窺知它是一部講棋道的書,《隋書?經籍志》中將它列于兵書類,和《棋勢》、《雜博戲》等書並列,也可以證明這點。明朝正德、嘉靖年間的學者楊慎在《丹鉛總錄》中說:“周武帝《象經》有日月星辰之象。”也就是說,“象戲”是取象於日月星辰的。那麼,它是如何演化成後世的象棋的呢?英國學者李約瑟認為,這是印度人加工的結果。他認為,北朝象戲有象徵日月的棋子,也有類似中國象棋“將”、“帥”的棋子;五代、北宋出現的“炮”,他認為最初是表示飄忽不定的彗星的棋子。這種棋戲傳入印度後,在約7世紀時(中國初唐時期)演變成戰爭遊戲;“象”、“馬”、“車”、“兵”四種棋子,是當時印度軍隊的組成部分。經過印度人改造的象棋一面傳回中國,一面經波斯、阿拉伯傳入歐洲,衍生出中國和西方兩大象棋體系。 

    唐代象棋,已經接近現代象棋的形態;到了北宋,規制多變;南宋以後,逐漸定型,此時的象棋已離最初的日月星辰之象越來越遠。但是,印度、阿拉伯和歐洲人似乎沒有忘記它的天文學含義,都把象棋用於占星術。13世紀的一首拉丁詩,曾把星相符號賦予國際象棋的每一個子。雖然兩個象棋體系在後世的發展中有了很多差異,但其同出一源的標誌還是很明顯的:兵進不退、馬走日、象斜行、將帥或王一步一格等等都是它們的共同點。可以說,國際象棋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產物,它凝聚了人類共同的智慧。 

    用筷子吃飯是中國人的傳統,古人一直都是用筷子吃飯的嗎? 

    一雙筷子妙用無比,很能表現中國文化以簡禦繁、以少禦多的個性。但上古時人並不用它吃飯。《禮記?曲禮上》講到請客吃飯時,說:“共飯不澤手。”“澤手”,就是雙手摩擦發熱而出汗的意思。這怎麼講呢?唐代經學大師孔穎達的注解是:“古之禮,飯不用箸(筷子),但(只)用手,既與人共飯,手宜絜(潔)淨,不得臨時始捼莎(兩手相搓)手乃食,恐為人穢也。”原來上古時的中國人和現代的阿拉伯人一樣,是吃“手抓飯”的,並不是使用筷子作為餐具的。吃手抓飯,使古人養成了飯前洗手的習慣。《管子?弟子職》說:“先生將食,弟子饌饋,攝衽(衣袖)盥(洗手)漱,跪坐而饋。”意思是:先生要吃飯了,弟子要準備好食物,然後洗手漱口,跪坐著吃。《左傳?昭公二十年》也記載說:“華亥(宋國大夫)與其妻,必盥而食。” 

    阿諛奉承也叫做“拍馬屁”,這是為什麼? 

    生活中,我們常常把某人對他人諂媚奉承的行為稱為“拍馬屁”。關於“拍馬屁”的來歷,還真有幾種有趣的說法,都與蒙古人的習俗有關。一是說蒙古人有個習慣,當兩人牽馬相遇時,應該在對方馬的屁股上輕拍一下,以表示尊敬。二是當蒙古族好騎手遇到難以馴服的烈性馬時,就會拍拍馬的屁股,這樣會使馬感到舒服,騎手即可乘機躍身上馬。三是蒙古人愛馬。如果馬肥壯結實,兩股必然隆起,所以見到駿馬,蒙古人總喜歡拍著馬屁股稱讚一番。由此可見,這個詞語本來並無貶義。然而,這些禮節和習俗成了趨炎附勢者諂媚奉承的方式。當他們看到權貴策馬而來時,不管其馬優劣如何,都會爭著拍馬屁股恭維一番。因此後世就視“拍馬屁”為巴結討好、阿諛奉承的同義詞,貶義色彩甚濃。 

    為什麼第一次見面出難題叫下馬威? 

    其實,下馬威原先並不是第一次見面就出難題的意思,而是指官吏初到任時,藉故嚴厲處分下屬,以顯示威風。 

    下馬威一語出自《漢書?敘傳》,班固在為祖先作傳記時,記敘伯祖父班伯因定襄時局混亂,而自請擔任定襄太守,定襄豪門大戶“畏其下車作威,吏民竦息”。意思是說他們擔心班伯初到任時要對下屬顯示威風,所以有所收斂。這裡的下車,並非指從車上下來的動作,而是指官員初到任。古人有用下馬、下車表示官員到任的習慣,所以後來“下車作威”便被“下馬威”代替。加上下馬威讀來順口,意思簡約明白,便廣為流傳。 

    隨著詞語意思的轉變,下馬威從初到任時要對下屬顯示威風,到泛指一開始就向對方顯示自己的威力。例如清代李漁《蜃中樓?抗姻》就說:“取家法過來,待我賞他個下馬威。” 

    為什麼我們說“老虎”、“老鼠”,而不說“老獅”、“老兔”? 

    如果非要說“老獅”、“老兔”的話,說話人恐怕指的是很長壽的獅子和兔子,這種“老”的用法跟“老虎”、“老鼠”中的用法是不一樣的。 

    古時,人們對虎和鼠這兩種動物是相當畏懼的。虎性威猛無比,古人多用虎象徵威武勇猛。《風俗通義》中說:“虎者陽物,百獸之長,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如“虎將”,喻指英勇善戰的將軍;“虎子”,喻指雄健而奮發有為的兒子;“虎步”,指威武雄壯的步伐;“虎踞”,形容威猛豪邁。但虎也經常傷人,而世上畢竟沒幾個武松。至於鼠,則什麼東西都咬,還會傳播鼠疫。“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句俗語就表明人們對老鼠的憎惡。 

    古人對自己畏懼的東西普遍採取了“敬而遠之”的態度。於是,古人在這些事物之前冠以“老”字,以表示敬畏和不敢得罪的意思。有些地方因為迷信,在說到老虎和老鼠時,往往不敢直呼其名而呼之以“大蟲”、“耗子”等。也有人認為老鼠的“老”是指年老的意思,認為老鼠是指鼠類中最為長壽的,但這種說法未必可信,因為老鼠其實並不長壽。 

    十二生肖中為何沒有“貓”這一屬相? 

    十二生肖是代表地支的十二種動物,常用來記人的出生年。十二生肖中除了龍以外基本上都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動物,可是為什麼沒有貓這種動物呢? 

    十二生肖的說法源于干支紀年法,傳說產生于夏,但沒有確鑿的證據。可以考證的是,至少在漢代,十二生肖與地支的相配體系已經固定下來了。在漢代以前,我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家貓,無論是《禮記》中所說的山貓,還是《詩經》中“有熊有羆,有貓有虎”的豹貓,都是生活在野外的野生貓。我們今天飼養的家貓的祖先,據說是印度的沙漠貓。印度貓進入中國的時間,大約是始於漢明帝,那正是中印交往通過佛教而頻繁起來的時期。因此,貓來到中國的時間,距離干支紀年法的產生,恐怕已相差千年了,所以來晚了的貓自然沒有被納入十二生肖中。 

    “有錢能使鬼推磨”為何不“推車”? 

    形容金錢魔力時常說“有錢能使鬼推磨”,為什麼偏偏使鬼推磨而不是去推車? 

    在商品社會裡,錢(貨幣)是人人生活都離不開的東西,雖然不能說金錢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在—些特定的條件下,金錢還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文錢難倒英雄漢”,《說唐》中秦瓊賣馬的故事就是明證。秦瓊慷慨豪爽、任俠好義、武藝高強,但在落難時貧病交加、饑寒交迫,為了生存,先是典押了行走江湖、行俠仗義的兵器——金裝鐧,接著又被逼無奈,忍痛捨棄自己心愛坐騎,幸遇朋友相助才擺脫困境。“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一俗語,正是在這種意義上用誇張的手法把金錢的“魔力”表現得恰如其分。 

    由於這一俗語由來已久,因此在民間流傳很廣。《古今小說?臨安裡錢婆留發跡》這樣寫道:“此時鐘明、鐘亮拼卻私財,上下使用,緝捕使臣都得了賄賂,又將白銀二百兩,央使臣轉送縣尉,教他閣(擱)起這宗公事……正是‘官無三日緊’,又道是‘有錢能使鬼推磨’。” 

    據考證“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一俗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幽明錄?新鬼》,他杜撰了這樣一段故事: 

    有一個新到地獄的鬼,瘦弱不堪;在地獄中他遇到一個肥肥胖胖的鬼,很是羡慕,於是就問他怎麼變得這樣富態的。那個鬼告訴他,只要到人間作祟,鬧出點動靜,人們一害怕,就會供奉東西給他吃。瘦鬼於是高高興興來到人間。但他不講方法和策略,既不調查摸底,又沒有進行火力偵察,就冒冒失失闖入一戶人家。見到廚房中有一口磨,搶步上前就推了起來。不巧的是這家人很窮,自己都缺吃少穿,又哪裡有食物供奉給他呢?主人聽到響動,快步來到廚房查看,卻空無一人,只見磨在不停地轉動。他感歎道:“天都可憐我太窮,派鬼來幫我推磨了。”結果不難預料,瘦鬼磨了半天,不僅沒撈到半點吃的,還累得半死。 

    這個故事,說的是瘦鬼莽撞冒失上了當,但他的原意是“作怪覓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只要給予一定的利益,也就可以驅使鬼為人推磨了。 

    受了騙為什麼叫做“上當”? 

    人們常把受騙叫做“上當”,其實“上當”的原意是到當鋪去典當東西。該詞的出現,和一段趣聞有關。 

    清朝光緒年間,清河地方有一個經營當鋪的姓王的大戶人家,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家大業大,生意異常興隆。生活一富裕,各房的族人開始懶于經營了,就把資金存入當鋪做了股東。他們靠股金分紅過日子,把日常的典當業務全都交給一個名叫壽苧的年輕人來主持。而壽苧是個酷愛讀書、喜歡校刻書籍的文人,對生意並不精通,處理典當營業事務非常隨便。 

    王氏族人見有機可乘,就不約而同地從自己家中拿了一些無用的東西到當鋪來典當。他們個個都將物品估定了高價,要夥計如數付給。夥計不敢得罪股東老闆,壽苧也心不在焉,不加阻攔。這樣下去,前來敲詐的族人越來越多,不到幾個月,典當鋪的資本就被詐騙得所剩無幾了,壽苧只好向其他商號借貸。 

    日子一久,一家資金充足的當鋪就破產倒閉了。當時的人見此情景,就編了一句謔言:“清河裡,自上當。”嘲笑清河王家的人去自家當鋪典質東西(自上當)。由於王氏家族自家詐騙了自家,使得當鋪破了產,因此後來就把被欺騙、使事情敗壞的事,叫做“上當”了。 

    為何把小零食叫做“點心”? 

    人們為什麼把一些喜歡吃的小零食叫做“點心”?清顧張思的《土風錄》卷六“點心”條下雲:“小食曰點心,見吳曾《漫錄》。”《唐書》記載:唐鄭為江淮留後,家人備夫人晨饌,夫人謂其弟曰:“治妝未畢,我未及餐,爾且可點心。”同書又引周暉《北轅錄》雲:“洗漱冠飾畢,點心已至。”後文說明點心為饅頭、餛飩、包子等。由此可知點心古時亦指晨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吃早飯一般又叫做吃“早點”,顯然還保留著“點心”與早晨的飲食有關的意義。 

    “點心”在南北有不同叫法。北方的點心有唐宋遺制,稱為“官禮茶食”。據《土風錄》雲:“幹點心曰茶食,見宇文懋《昭金志》:‘婿先期拜門,以酒饌往,酒三行,進大軟脂小軟脂,如中國寒具,又進蜜糕,人各一盤,曰茶食。’”南方的點心歷史不長,約興起于明朝中葉,有“嘉湖細點”。從文獻上看來,點心與茶食兩者原有區別,性質也就不同,但是後來混同在一起了。 

    關於“點心”這一名稱的由來,有一種說法:相傳東晉時期有一大將軍(一說是南宋初的梁紅玉),見到戰士們日夜血戰沙場,英勇殺敵,屢建戰功,甚為感動,隨即傳令烘制民間喜愛的美味糕餅,派人送往前線,慰勞將士,以表“點點心意”。從那以後,人們便將各種美味糕餅統稱為“點心”,並且一直沿用至今。現在我們所說的“點心”,雖以糕餅為主,但已不局限於此,一些隨意的小零食也包括在這個範圍內了。 

    為何圍棋只黑白兩色? 

    被人們形象地比喻為黑白世界的圍棋,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喜愛的娛樂遊藝活動。其起源很早,在所有棋類中可以說是鼻祖,相傳在堯舜禹時就發明了,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當時,由於掠奪土地,爭奪人口的戰爭十分頻繁,而圍棋以圍地為目的,行棋過程中互相攻略,兩者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因此圍棋成為貴族教育子弟軍事知識的有效手段,很快得到發展。 

    圍棋多為兩人對局,有對子局和讓子局之分。前者執黑子先行,後者上手執白子先行。開局後,雙方在棋盤的交叉點輪流下子,一步棋只准下一子,下子後不再移動位置。圍棋下法複雜多變,通常分佈局、中盤、收官三階段。終局時將實有空位和子數相加計算,多者為勝,也有單記實有空位的。現今圍棋盤19道線,大約形成于漢魏時期。 

    圍棋棋子只有黑、白兩色。中國體育博物館藏有唐代黑白圓形圍棋子,淮安宋代楊公佐墓出土的50枚圓形棋子也是黑白兩色。棋子一般黑白各150枚,通常為圓形扁片,一面凸或兩面凸均可。 

    黑白棋子分別代表著陰、陽。陰陽最初的含意是指冷和熱,後來又具有了抽象意義,可表示黑暗與光明,還代表男性和女性。棋子相交,千變萬化,又合“陰陽之道”。圍棋的圓形棋子代表天,方形棋盤代表地。古代太極圖的黑白相反對稱結構暗示宇宙陰陽的變化和自然永不休止的運動。“太極圖”這種上古的思維方式在圍棋這一遊藝項目中也得到了體現。總之,小小一盤圍棋,把天地陰陽動靜變化等的道理簡潔明瞭地包含在內了。 

    什麼是祝福語“三多九如”? 

    “三多九如”是我國傳統中常用的祝頌之辭。“三多”者,即“多壽、多福、多子孫。”“九如”者,即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如松柏之茂,出自《詩經?小雅?天保》。詩中連用九個“如”字,列舉出九種禎祥之征,歌頌有德之君恩澤萬民,福壽延綿不絕,極具氣勢和感染力。 

  …… 

  天保定爾,  (皇天保佑您寧,) 

  以莫不興。  (萬事無不興盛。) 

  如山如阜,  (好似山岡廣大,) 

  如岡如陵。  (好似高高丘陵。) 

  如川之方至, (又像大河奔湧,) 

  以莫不增。  (福祿更加昌隆。) 

  …… 

  如月之恒,  (猶如上弦之月,) 

  如日之升。  (猶如旭日東昇。) 

  如南山之壽, (猶如南山常在,) 

  不騫不崩。  (不會虧損塌崩。) 

  如松柏之茂, (猶如高大松柏,) 

  無不爾或承。 (永遠鬱鬱蔥蔥。) 

  後來人們以蝙蝠或佛手諧音“福”,以桃寓意“壽”,以石榴暗喻“多子”,表現“多福多壽多子”的寓意,另用九隻如意與之相配,諧意“九如”,從而構成了一種固定的吉祥紋樣,稱為“三多九如”,常見於瓷器、玉器、金銀器等等之上。 

    什麼是祝福語身懷“六甲”? 

    “六甲”指“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源自天干地支。我國古代實行干支紀年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而得六十甲子,其中“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分別領起一豎行,遂被稱為“六甲”。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六甲”本是紀年單位,時序空間的代號,但隨著道教的發展,漸漸將之神化,不但各有神職,亦各有神稱。“六甲”皆屬陽,有陽不能無陰,因此,由六甲自然引出“六丁”。所謂“六丁”指的是:丁卯、丁醜、丁亥、丁酉、丁未、丁巳,它們也有相應的神稱。據說六丁六甲為天帝役使,能“行風雷,制鬼神”。道士可用符籙召請之。 

  “身懷六甲”可能是房中術和道教發展起來以後,人們求子說的祝福之語,類似中國人觀念中常有的“生個男娃”或“生兒子”好傳宗接代之類,希望懷個男嬰。隨著社會的發展及語言的演變,這類“專指”就慢慢演變成“泛指”,懷孕也就通稱為“身懷六甲”了。 

  不過“《隋書?經籍志三》中的《六甲貫胎書》。謂婦女身懷胎兒。傳說中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個甲日,是上天創造萬物的日子,也是婦女最易受孕的日子。故稱女子懷孕為身懷六甲”這種說法也不能排除其正確性。

 
 
東方印象(eastimpression.com),中國元素產品購物網,專為鍾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士精心打造,以中國元素產品為承載,或自我樂享,或禮尚往來,盡顯獨特的東方人文氣韻。最美印象,就在東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