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五彩繽紛的色調,優美清新的藝術風格,精緻巧妙的工藝技法,豐富多樣的花色品種,馳名中外,享譽世界。1915 年在太平洋西岸的三藩市舉行的 “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 ,醴陵釉下五彩瓷一舉奪得此次賽會的金獎 ,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
醴陵瓷器的品牌文化
釉下五彩瓷是醴陵陶瓷的特色,“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是醴陵瓷在清代贏得的良好評價。傳統釉下五彩是瓷器釉下彩的一種,指在釉下以多種色料彩繪,色彩豐富 ,具有特殊的藝術效果,在清末由湖南醴陵窯所創,後失傳。現認為有三種裝飾方法:第一種是在泥坯上彩繪後低溫素燒,然後上透明釉,再入窯高溫燒成;第二種是在素坯上彩繪後用低溫培燒,然後罩透明釉高溫燒成,稱雙勾分水填色和“三燒制”法;第三種是在釉面上彩繪後噴一層薄釉,入窯後高溫燒成,其成品瓷質細膩、釉色晶瑩淡雅。
醴陵釉下五彩的特點
醴陵釉下五彩瓷除有青花、釉裡紅等釉下彩裝飾工藝的共同之處外,由於它與其它釉下彩繪使用的顏料不同,裝飾技法也不一樣,具有區別於其他彩瓷的鮮明特點。
第一,無鉛毒,耐酸堿、耐磨損,永不褪色。釉下五彩的基礎顏料是用金屬氧化物或它們的鹽類為著色劑,與一定量的矽酸鹽原料配製而成。醴陵釉下五彩顏料本身不含鉛毒,這種顏料不需要釉上顏料那樣採用含鉛很高的熔劑輔助發色和降低焙燒溫度,而是在1350—1400℃高溫燒煉中,彩料中的熔融物與熔融狀態的坯釉互相粘合著。有些人錯誤地認為醴陵釉下彩瓷無鉛毒,是由於顏料表面有層高溫釉覆蓋著,封閉了有毒物質的排出,這是因為他們不熟悉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工藝和技術。同時,覆蓋的釉層能抵抗自然酸堿的侵蝕,耐磨損、永保花色清晰、鮮豔、明亮。所以,醴陵釉下五彩瓷是一種理想的“綠色”陶瓷。
第二、色彩繽紛、濃而不俗、淡而有神。這是釉下五彩瓷獨特的色彩效果。醴陵釉下五彩是對傳統釉下彩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其色澤極為豐富,幾乎涵蓋所有色系,而且每種顏色還因為製作工藝和原料的不同具有差異,經窯變後產生的色澤變化更為豐富。因此,這種釉下彩裝飾構圖設色不拘一格,裝飾手法多樣,裝飾效果多姿多彩,既可表現各種單色效果,也可繪製色彩斑斕的紋樣,或瑰麗,或淡雅,正所謂“淡妝濃抹總相宜”。
第三,畫面光亮平滑,清雅明快,晶瑩潤澤,具有飽滿的水份感。由於醴陵釉下五彩採用了一些特殊的裝飾技巧,如雙勾分水法,使色彩平坦無痕,色彩濃淡過渡自然,再加上高溫燒結後的釉層,使畫面平坦光滑,有如玉一般的潤澤和光彩。給人靜中有動的感覺,看得見、摸不著,美中藏秀,光影閃動,令世人驚贊。
第四、裝飾紋樣造型簡練,結構嚴謹。醴陵釉下五彩瓷從歷史到現代,其裝飾構圖的顯著特點之一是紋樣造型簡練、結構樸實嚴謹。這一特點的形成與它特有的那種雙勾分水彩飾技法有著密切的聯繫。醴陵釉下五彩彩繪中最常用的一種技法,像工筆國畫,先用線條勾勒圖形輪廓,再以分水法(又叫灌水法)填以色彩,並且分水不僅要求色彩平坦,而且要重選出多種層次,運用罩色與接色等多種技法,使圖案呈現出豐富的色調,這就要求操作者具備相當的線條功力和高超的填色技巧,而構圖的簡練,結構的嚴謹是實現這一理想裝飾效果的基本條件。
醴陵釉下五彩榮譽
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